如何理解高企认定不成功的具体因素

加入收藏行业信息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全国服务热线:
028-6662 1633
行业新闻

如何理解高企认定不成功的具体因素

发布日期: 2016-11-04   浏览次数:1066   

    2008年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明确了高新技术企业的新认定门槛。

 

    不理解政策

 

    不少企业没有关注新的高新认定标准,对于新的标准不太了解,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仍然按照往年的思路进行,结果资料不完备,从而导致无法通过认定。

 

    准备工作不系统

 

    部分企业认为资料准备相对简单,没有系统的安排重新认定的准备工作、投入足够的人力,结果认定准备混乱,资料无法体现企业的高新资质,最终也无法通过认定。

 

    内部协调不足

 

    高新认定工作涉及财务、技术、人力等诸多部门,由于事前未能统一理解高新认定的新标准,导致部门配合不协调,资料准备不一致,拖延了申报的过程、甚至无法完成年度的申报。

 

    缺乏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不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或者不想公开自己的有关技术、甚至没有知识产权的战略意识,这也间接影响了部分实质上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要求的企业申请高新。

 

    研发项目缺乏科学的设计和安排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的项目需要符合高新申报领域的要求,且因为评价指标中对科技成果转化有数量要求,因此要求企业对研发项目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安排,一方面满足实质的高新技术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满足数量的要求;另外,研发费用未按认定办法的要求归集,且比例难以达到认定要求,这些都会影响申报结果。

 

    高新产品或服务收入占比低

 

    有些企业产品或服务种类众多,但是并不是都能归属到高新技术的领域,所以会导致高新产品或服务的收入较低,达不到认定所需要的比例要求。

 

    事实上,高企认定失败的原因还有很多,所以需要企业做好战略规划和充分准备,如果说成功秘诀,那就是提前1-2年进行规划,按照专业机构的专业指导做好申报从人力、内部协调、经费、产品设计、服务构建、知识产权等多个方面的准备,并且随时根据情况调整策略和方向。